聚力人才“引育留用”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布日期:2024-10-31 15:23:16
点击次数: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紧紧围绕当地发展实际,坚持人才“引育用留”全盘谋划、统筹推动,着力把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全面构建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在“引、育、留、用”上求突破,为推动我院地勘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建立机制“引才”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政策。紧盯需求“引”,着眼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梳理资源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分析化学、地理信息、工程勘察等多个紧缺专业人才领域需求,采取校园招聘、公开招考等方式,近5年来,先后招聘重点院校本科以上人员96人,985、211占比39%,硕士研究生占比60%。
创新机制“引”,构建院内外人才“双循环”发展模式,与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及人才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建立了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产学研基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习基地、成都理工大学产学研用实训基地、长安大学产学研实训基地。返聘已退休地质勘查高级职称5人,对部分项目技术难点及重要环节进行指导把控,并将一线丰富工作经验传授分享,其中一人被自然资源部聘任为第八批全国油气督察员,进一步拓宽了人才队伍建设渠道。
精培土壤“育才”
坚持把人才培育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构建“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色平台,与兰州大学联合培养第一阶段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努力构建服务人才良好生态,对重点人才、重点团队,点对点、一对一地做好政策保障和跟进服务。由省有色地勘局地质处牵头,重点实验室申报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西秦岭地区多金属成矿与找矿创新团队”为甘肃省首个自然资源部级创新团队,我院获批的“甘肃省徽县洛坝外围铅锌金找矿及成矿规律研究创新团队”,是我局首个厅级创新团队。创新团队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找矿预测,提升完善及成果转化,提升青年技术人员科研与勘查水平,为促进地质找矿突破和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人才培育选树,先后举办了地质找矿、工程勘察、实验检测等专题技术交流比武活动,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干部人才在重点工作中的先进理念、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制定了《“师带徒”工作管理办法》,对新入职和部分近年入职的青年举行了“拜师”仪式,优选富有经验的、有一定管理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新职工建立师徒关系,从专业技术培养、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对徒弟进行全方位关注与支持,充分发挥我院内部优秀职工先进技能和经验的作用,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潜能,促进新职工在思想认识上、业务技能上尽快提升,并逐步建立灵活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达到师傅与徒弟携手共进,为单位发展贡献力量。
鼓励年轻职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鼓励在职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行业相关执业资格证考试,对取得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单位急需的执业资格证书的年轻人才,采取了奖励、补贴措施,激发职工学习考证的积极性,为我院成功申报多项资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院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对优秀项目、典型人员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暖心工程“留才”
深入落实省委、局院两级党委关心关爱干部相关精神,树立“以政策留人、靠服务留人、用感情留人”理念。2019年对院办公楼及配套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及扩建,增加了办公面积,优化了办公环境,让员工在舒适的氛围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我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单身职工均能享受居住良好的宿舍及外租公寓。
不断优化绩效考核,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我院绩效实现逐年稳步增长,相较全国同行业趋于较高水平。通过绩效考核,使年轻人在聘用、薪酬、晋升、培训等方面形成有机结合,使绩效考核与年轻人才培养和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全院人力资源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进一步关心年轻人才心理成长,注重人文关怀。从解决年轻人才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关心力度,努力解决其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稳步提升年轻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大心理健康疏导,在全院上下形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分阶段与职工确定本职工作努力方向是否和单位发展发向一致,不仅促进职工和单位相互融合,增强职工存在感归属感,增添企业文化内涵。加强对年轻人特别是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的野外一线职工的关注,促进年轻人情绪交流渠道畅通,及时帮助年轻人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新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设置乒乓球桌等,方便年轻人在业余时间锻炼健身,为职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借助“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 “七一”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强了单位凝聚力和职工协作力。积极联系兄弟单位、其他行业单位等开展支部共建、职工联谊等活动,解决单身职工婚恋难问题,形成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搭建舞台“用才”
树牢重德才、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开展干部调研,常态化了解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履职情况,加强分析研判,注重在部门管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为优秀干部人才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促进干部履职尽责。
近5年来,院党委坚持“地质立院、矿业固院、工勘活院、生态兴院、创新强院”,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引领,以创新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坚定落实以地质找矿为核心,水工环、地信测绘、实验检测、地质钻探等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思路,求真务实、突出成效,创新发展,先后提拔30人、岗位交流19人,先后选派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中建功立业,进一步激励干部人才在基层一线扎根成长、干事创业。副院长郭东宝获评“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称号”、“第十批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2人受聘兰州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生行业导师,2人受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企业兼职硕士导师、东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3人获评兰州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1人获中国地质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摘要奖,2人获评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甘肃省五一巾帼奖等。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以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着力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平台建设中迈上新台阶;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带动我院技术人员理论、科研水平迅速提升,全面增强我院综合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由点到面逐步落实“传帮带”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水平链健康发展,提升整体专业能力,全面落实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政策,持续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动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当下地勘新时代,我院将以科技赋能、创新引领,用力用情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甘肃地勘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我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全面构建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在“引、育、留、用”上求突破,为推动我院地勘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建立机制“引才”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政策。紧盯需求“引”,着眼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梳理资源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分析化学、地理信息、工程勘察等多个紧缺专业人才领域需求,采取校园招聘、公开招考等方式,近5年来,先后招聘重点院校本科以上人员96人,985、211占比39%,硕士研究生占比60%。
创新机制“引”,构建院内外人才“双循环”发展模式,与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及人才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建立了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产学研基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习基地、成都理工大学产学研用实训基地、长安大学产学研实训基地。返聘已退休地质勘查高级职称5人,对部分项目技术难点及重要环节进行指导把控,并将一线丰富工作经验传授分享,其中一人被自然资源部聘任为第八批全国油气督察员,进一步拓宽了人才队伍建设渠道。
精培土壤“育才”
坚持把人才培育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构建“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色平台,与兰州大学联合培养第一阶段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努力构建服务人才良好生态,对重点人才、重点团队,点对点、一对一地做好政策保障和跟进服务。由省有色地勘局地质处牵头,重点实验室申报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西秦岭地区多金属成矿与找矿创新团队”为甘肃省首个自然资源部级创新团队,我院获批的“甘肃省徽县洛坝外围铅锌金找矿及成矿规律研究创新团队”,是我局首个厅级创新团队。创新团队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找矿预测,提升完善及成果转化,提升青年技术人员科研与勘查水平,为促进地质找矿突破和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人才培育选树,先后举办了地质找矿、工程勘察、实验检测等专题技术交流比武活动,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干部人才在重点工作中的先进理念、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制定了《“师带徒”工作管理办法》,对新入职和部分近年入职的青年举行了“拜师”仪式,优选富有经验的、有一定管理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新职工建立师徒关系,从专业技术培养、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对徒弟进行全方位关注与支持,充分发挥我院内部优秀职工先进技能和经验的作用,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潜能,促进新职工在思想认识上、业务技能上尽快提升,并逐步建立灵活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达到师傅与徒弟携手共进,为单位发展贡献力量。
鼓励年轻职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鼓励在职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行业相关执业资格证考试,对取得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单位急需的执业资格证书的年轻人才,采取了奖励、补贴措施,激发职工学习考证的积极性,为我院成功申报多项资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院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对优秀项目、典型人员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暖心工程“留才”
深入落实省委、局院两级党委关心关爱干部相关精神,树立“以政策留人、靠服务留人、用感情留人”理念。2019年对院办公楼及配套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及扩建,增加了办公面积,优化了办公环境,让员工在舒适的氛围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我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单身职工均能享受居住良好的宿舍及外租公寓。
不断优化绩效考核,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我院绩效实现逐年稳步增长,相较全国同行业趋于较高水平。通过绩效考核,使年轻人在聘用、薪酬、晋升、培训等方面形成有机结合,使绩效考核与年轻人才培养和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全院人力资源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进一步关心年轻人才心理成长,注重人文关怀。从解决年轻人才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关心力度,努力解决其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稳步提升年轻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大心理健康疏导,在全院上下形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分阶段与职工确定本职工作努力方向是否和单位发展发向一致,不仅促进职工和单位相互融合,增强职工存在感归属感,增添企业文化内涵。加强对年轻人特别是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的野外一线职工的关注,促进年轻人情绪交流渠道畅通,及时帮助年轻人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新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设置乒乓球桌等,方便年轻人在业余时间锻炼健身,为职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借助“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 “七一”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强了单位凝聚力和职工协作力。积极联系兄弟单位、其他行业单位等开展支部共建、职工联谊等活动,解决单身职工婚恋难问题,形成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搭建舞台“用才”
树牢重德才、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开展干部调研,常态化了解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履职情况,加强分析研判,注重在部门管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为优秀干部人才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促进干部履职尽责。
近5年来,院党委坚持“地质立院、矿业固院、工勘活院、生态兴院、创新强院”,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引领,以创新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坚定落实以地质找矿为核心,水工环、地信测绘、实验检测、地质钻探等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思路,求真务实、突出成效,创新发展,先后提拔30人、岗位交流19人,先后选派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践中建功立业,进一步激励干部人才在基层一线扎根成长、干事创业。副院长郭东宝获评“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称号”、“第十批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2人受聘兰州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生行业导师,2人受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企业兼职硕士导师、东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3人获评兰州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1人获中国地质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摘要奖,2人获评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甘肃省五一巾帼奖等。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以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着力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平台建设中迈上新台阶;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带动我院技术人员理论、科研水平迅速提升,全面增强我院综合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由点到面逐步落实“传帮带”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水平链健康发展,提升整体专业能力,全面落实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政策,持续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动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当下地勘新时代,我院将以科技赋能、创新引领,用力用情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甘肃地勘智慧和力量。
(撰稿:王晓军 审核:赵玉梅 监制: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