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地勘文化
热血楷模地质人专题报道(二)

发布日期:2018-12-03 11:22:47 点击次数:

编者按:当前,在习总书记的号召下,全党全国都在掀起向坚守海岛32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的时代楷模王继才学习的热潮。我院因为行业性质,大多数工作区域也都是自然条件恶劣的荒山野岭,也不乏多年坚持野外一线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王继才式的地质人,特作此系列专题报道,向一直以来不怕困难、不辞艰险、不叫苦不叫累,坚持野外工作的地质人致敬!他们就是我们院真正可爱的人,是我们的脊梁和楷模!

 微信图片_20181203103234_编辑.jpg

赤子之心,甘于奉献——马子龙

2010年7月,与这个充满阳光,又底蕴深厚的功勋地质队结缘,马子龙开始了他的事业。

这里的同事、前辈,每一个人都充斥着和善、热情,对初来乍到的马子龙来说,这群当时陌生的面孔以他们的善意和洒脱冲淡了他的些许不安和迷茫,让他的归属感迅速落地,融入了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实至野外现场参与钻探工作之前,早已听说过钻探工作很艰苦,可是,当他真正面对时,才发现钻探工作的艰苦程度远超他的想象和预期。

最初的两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马鬃山度过,一个位于中蒙边界、边远到荒无人烟、充满原始气息的戈壁滩。八年后的今天,他依然清晰的记得那里的每座山峰、每颗骆驼草、每件发生在那里的事、每个共同工作过的人。这片人迹罕至、非特殊情况不可到达的地方,至今依然在他脑海中留有清晰的印迹。“马鬃山的夜,漆黑的不带一丝灯火,经年累月的风,令这戈壁滩厚重又桀骜……”。曾经在那里某个安静的午后,他写下这篇文章以示对这块土地由衷的惊叹于感慨,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在他想来,记忆如此深刻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需要那段时间去适应这份艰苦的工作,这份他可能即将要投入一生的事业。野外工作的艰苦,不只是人们所能想象的现代化设施的稀缺;不只是恶劣的气候环境;不只是辛苦繁重的工作。对他们这代在城市中长大的人来说,野外工作最大的挑战是精神上的缺失,是心灵的孤寂。想去适应这种生活,最难做到的就是修炼自己的心灵,同样最大的收获也是每个地质队员的内心都无比强大。

从钻探到喷播,他一直都在熟悉的领域里做着对他来说陌生的专业工作。一切需要从零开始,这就督促他自己不得不去花更多的时间去请教、学习,在这繁杂忙碌的过程中,在野外安静的野外休息一下忙碌了一天而劳累的身体,会觉得难得有这么一个清静的时间和环境。

每一份工作,他总是习惯首先自己去尝试,因为只有自己掌握了,才可以名正言顺的指导同事,才有足够的话语权领导下属。钻探,他带领一个机台夜以继日独立完成两个钻孔;喷播,从设备考察、安装,到每一道工序,他也是亲力亲为。 “习惯”是种总结,是不善言辞的推脱,但他始终不认为它是一个答案,因为没人会喜欢野外的这种枯燥和艰苦,可却依然有这么多人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可能是因为责任,也因为积极向上的态度。

马子龙总是说:“人总需要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社会有所贡献,也对自己有所交代。”“生而为人,无愧于己;坚守平凡,终是不凡。”更是他的座右铭。而他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做的,工作秉承一颗赤子之心,坚守在野外一线。为了不辜负前辈对他的期望,为了回报同事们给他的支持,为了让这份他热爱的事业蓬勃发展,他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在默默的奉献。正是有了一个个像他这样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年轻楷模,我们的地质事业才蒸蒸日上,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在伟大复兴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微信图片_20181203103248_编辑.jpg 

 

 

 

通讯员:罗通 /特别鸣谢马子龙提供素材